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地址:襄城区内环路南湖城墙147号

剑道训练时间:周二、四 19:00-21:00,周六、日10:00-11:45

(前来参观、体验请事先预约)

  

QQ群: 146079230

    

电 话:13035207847 / 13476323491

  

弓道

当前位置 : 首页 > 弓道
弓道
 
弓道是日本传统的一种竞技运动,也是一项源远流长的古武道。弓道的基本要求,是运用和弓把箭射到标靶(的)之上,而当中涉及的动作、修养、精神力、礼仪等,都能充份锻炼弓手的身心。
 
 
简介
 
 
古代的弓术是包含着战术、武艺的战斗意义,如今则已发展成一项与健康体育有关的运动。不过难得的是,有许多古老的弓道流派至今仍然存在,更能将古有的弓术精神与现代的弓道融合并存,令弓道的传承得以持续。部份弓道流派与地方上的弓道同好会合作,建立全日本弓道连盟,设定段位制度,进一步确立弓道的规模。
 
 
流派
 
 
日本弓道这古老的武道也跟空手道、柔道一样有很多流派。
现存的弓道流派尚有小笠原流、日置流、本多流、大和流等,当中有不少流派仍相当活跃于弓道的前线。由于现代的弓道已不仅是具备军事格斗意义的武术,而是加入了礼仪要素所发展而成的一套活动系统,所以今时今日的弓道亦有所分类。有以小笠原流为代表的“礼射系”,与及以日置流为代表,依然重视战场实利,强调准绳及力度的“武射系”。另外,还有从日置流的“堂射流派”所派生出来,改变了骑射风格的另一支“武射系”流派本多流。
 
 
起源
 
弓道由日本本土的射箭技艺与中国东传的技艺相结合而发展而成。中国古代人要学六艺,即:礼、乐、射、御、术、书。射,就是射箭。传入日本并与结合当地人的射箭技巧相结合,有了一定的发展,渐渐形成了今天的弓道。弓道属于安静的运动,没有对手,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通过学习和训练强身健体的同时,以求达到精神上的修养。弓道不是简单地拉弓射箭,特别注重礼节与礼仪的训练。练习弓道首先要心静,什么也不去想,要摒弃杂念,一心一意地练。
 
 
古代
 
古代:飞鸟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在飞鸟时代文献《日本书纪》记述中已经出现“马的射”的字眼,证明当时弓术已发展至“骑射”的水平。飞鸟时代末期的文武天皇更订立了“大射禄法”。《续日本纪》记载奈良时代骑射文化已经相当流行。圣武天皇年代更有崇拜弓箭(或是弓箭状的糕团)藉以驱散疫病的习俗,开始出现对弓箭的神格化,这跟日后弓道中的礼仪或许有一定的关系。不过可惜的是,对于古代弓术礼仪形式的史料大都失传,难以证实现代弓道的礼仪到底是否确实承传自古时。
 
 
中世至近世
 
中世至近世:平安时代至江户时代。在这数百年间,和弓的构造进行了大型的进化。自从平安时代出现了武士这个阶层之后,骑射与弓逐渐成为了武士们的武艺重点。而骑射及弓术这些实战武术,亦成为了战国中期大部分战事当中的重要战斗技术。而且,如前所述,日本人有相信“弓箭能够驱邪”的信仰倾向,这令战场上弓箭的使用率更为显著地增加(日本各地仍有很多信奉破魔弓的习俗)。镰仓时代有所谓“骑射三物,分别是“流镝马”、“犬追物”、“笠悬”,其实是三个考验武士骑射技术的挑战项目。不过,在室町时代及安土桃山时代,由于较为先进的西方火绳钩枪开始引入日本,使伤敌效能较弱的弓箭的应用度一度急剧衰退。在战国后期,弓箭不再是战场上的主要战力,幸好“弓射”的技术依然能以武士武艺象征的形象而继续受到重视。后来到了天下泰平的江户时代,弓艺射术便进而成为一种可以同时锻炼身心的传统艺术,自此发展出渐具规模的弓术流派与射术准则。
 
 
明治维新至二战终结
 
明治维新后幕府制度崩溃,由于社会上不再存在著明显的阶级制度,令“武术”及“武艺”这些以往曾被视为具备高级文化身份象征的艺术性活动,失去了一贯的目的。自从文明开化、欧化思想开始导入日本社会,令“武术”的概念逐渐被赋予一种“追不上时代”的印象,弓术的艺术地位亦慢慢地衰退下来而在这个年代中,有一批弓术家各自开设自宅道场,为了让他们所重视的弓术文化得以存续而竭力宣扬。有见于国民开始失去了从前令整个民族自豪的崇高精神,一些对武道方面有理想的武术家于明治28年(1895年)组织成“大日本武德会”,该会目的在于令一般庶民能再认识武士道的精神,同时重拾对武术的热心;另一方面,安排在学校教育的范畴中加入弓术,希望能透过奖励参与的形式让学童锻炼心身,让弓道得以普及化。在大正8年(1919年),“弓术”正式改称为“弓道”。
 
弓道
 
武德会成立的最大目的之一,是希望弓道能正式确立具体的体系,并与剑道、柔道这些系统早已成熟的技术并称。于是,当时的人都想尽快确立弓道的内容,催生了一连串要将弓道“射法统一”的活动与争论。昭和9年(1934年)武德会集合了弓道的各个流派代表及著名弓道家,共同于武德会本部讨论“射形统一”的话题,结果在一片喧闹声中勉强制订了一套“弓道要则”。可是,某些弓道流派及文化人不愿意接受这份要则,纷纷于报刊上批评揶揄这套弓道要则只是“鵺的射法”(“鵺”是《平家物语》中记载的一种传统妖怪),要求武德会重新对弓道进行“再度射型改善”的工程。最后,在昭和19年(1944年),“弓道教范制定委员会”终于完成了“弓道教范”,兼合各家所长推出一套新的“弓道要则”,终能于业界内取得共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驻日盟军总司令基于要迫令日本禁武的原则,决定解散武德会。在这种严厉禁武的氛围当中,弓道家们竭尽所能于昭和24年(1949年)组织起“全日本弓道连盟”,让弓道能透过“精神修养之道”的形态得以复活。当时的弓道家代表为弓道设立了“射法八节”,这些学问仍流传至今。
 
战后的学校
 
昭和20年(1945年)11月至12月期间,日本文部省发出声明,禁止所有学校向学生教授任何形式的武术(包括剑道、柔道、剃刀、弓道),同时必须禁止所有相关武术的课外活动。由于上述武术普遍被认为含有一定程度上的军事意味,因此成为了遭禁对象。到了昭和26年(1951年)7月25日,文部事务次官发出新的声明,通知所有中学或以上的体育科能在教材中加入弓道元素,而弓道部的课外活动亦得以解禁。昭和28年(1953年)7月11日,“全日本学生弓道连盟”再次得以组成。昭和31年,“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连盟”新设“弓道专门部”。昭和42年(1967年)3月29日,文部省再次发出声明,指所有高等学校都能于正规体育课程中,继续教授弓道。平成元年(1989年),澄清“格技”与“武术”的概念,弓道等技艺终于能再次重见天日。
 
 
现今发展
 
弓道主要以“全日本弓道连盟”为中心。虽然该连盟不断采集各个弓道流派的特征并融合运动性质的射法,打算建立一套主流的“官方射法”,可是日本国内的弓道射法及文化仍会因为地域上的差异而有所偏差。另外,“全日本弓道连盟”对于“统一见解的射法”态度亦非常暧昧。连盟承认世界上并没有真正所谓“统一射法”的存在,能做到的就只是确立了一套公式的“射法八节”而已。
 
 
射法八节

根据“全日本弓道连盟”的官方定论,“射箭”的基本动作总共可以分出八个程序(节),透过这个清晰明确的射术分节,使弓道的传授、说明及指导工作方面都显得更有效率。“射法八节(弓道八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 足踏み
在射位(持弓待射时所站立的位置)上面向标靶时,两脚踏开的动作。
· 胴造り
做妥步履基础后,所作出的稳定上半身的动作。
· 弓构え
把箭搭在弓上的准备动作。
· 打起し
箭上弦后,以两只手分别把搭好位置的弓与箭高举过头的动作。
· 引分け
承接上一个动作,一手托弓一手拉弦(连着箭末的羽毛),左右张开双手,并把弓箭拉到自己的视线水平的动作。
· 会
完成“引分け”的动作后,开始将箭瞄准标靶的状态。
· 离れ
松开持箭的手,把箭射出。
·残心(或残身)
把箭放出后身体所保持的姿势。
 
 
射箭七障

喜乐侵心
 
愤怒伤肝
 
悲伤损肠
 
疑惑伤脾
 
惊讶损胃
 
恐惧侵肾
 
 
忧郁伤神
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
七情太过,所伤者即为「射箭七障」。
 
 
 
基本道具
 
和弓的长度大概有2.2米。
 
绳文时代初期(公元前13000年)开始创立 原始的弓 简陋的弓配以石制的箭镞,主要用於进行狩猎
弥生时代(公元前5世纪) 开始创立丸木弓沿用至今,作为武器使用 丸木弓,是日本和弓之一,但在平安时代后就不使用。国内有部分无良厂商编造“丸木弓/木丸弓性能优异”的讯息,兜售假的和弓,并更改了弓道词条,下述内容即当时修改的内容,聊供一笑:
丸木弓是早期和弓的雏形他吸收了汉弓的特点和曲线,丸木弓也有地方叫做木丸弓因其射杀力量大中箭人异常痛苦如古代接受 木丸刑法 所以有些地区也称作木丸弓。坂东武士全部配备丸木弓,也因此平安时代中后期和镰仓时代有”坂东武士天下无敌”的说法木丸弓主要适合两军对垒时和城堡防守时作战,当箭簇射光后敌军已经接近弓箭手,弓箭手会卸下弓弦将铁制枪头插入弓的一端,作为长枪兵作战。木丸弓因为本身为单体弓制作而成,其结实耐用每月养护费用是购买弓时总价格的0.08%到0.16%也是保养费用最低的弓。平均使用年限为35年。弓衰变为每年0.031公斤。弓形角度形变为每年0.88度。是日本初中,高中,大学体育课和弓道社团的必用弓。木丸弓年产量为55万张。除了日本本国消费外,木丸弓因其经久耐用也是出口量最大的和弓,站和弓出口总量的93%。木丸弓的制作手艺也成为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安时代中期(公元10世纪)开始创立 伏竹弓 粗略地配合木与竹制作的合成弓
 
平安时代後期(公元12世纪) 开始创立三枚打弓 以竹从前後包裹著木芯所制成的合成弓
 
室町时代中期(公元15-16世纪) 开始创立四方竹弓 由四片竹包裹著木芯的合成弓
 
江户时代(公元17世纪)开始创立 弓胎弓 接近现今和弓制式,弓、箭和弽(持弓手套)都颇具规格竹木复合弓胎弓因其形体优美是弓道练习常用弓之一在弓道用弓比例中为18%,丸木弓比例是32%,玻璃钢纤维弓27%,半弓、笱即弓为11%、伏竹弓,三枚打弓,四方竹弓,等和弓12%竹木复合弓胎弓优点:形体优美是适合表演使用,缺点是容易损坏,特别是上下关板在与竹子结合处容易断裂。为了保证竹弓韧性,需要长期养护。养护费用极高仅次于笱即弓。每月养护费用是购买弓时总价格的3.67%到7.28% 。平均使用年限为6年。弓衰变为每年1.23公斤。弓形角度形变为每年2.18度。
 
昭和46年(1650年)至现代 玻璃弓 运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制作的弓,硬度及弹性兼备,玻璃纤维弓平均使用年限为7年。弓衰变为每年0.23公斤。弓形角度形变为每年2.35度。
 
事实上,以上这些内容,以及所谓的一些统计数据,均为无良商家顺手编造,目前日本以玻璃纤维/碳纤维层压弓和竹弓为主。
 
 

 
箭体以竹或硬铝制作,配合金属制的箭镞、与及箭的末端以三根羽毛组成的筈。基于筈羽的旋转方向不同而有“甲矢”与“乙矢”二者的分别,而一套完整的弓道比赛弓手必须以一支甲矢配以一支乙矢为一组箭组作赛。
 
 
护手袋

 
(日语汉字可写成“弽”、“弓悬”、“弓挂け”等)
拉弓时套在右手上的一种护指及护腕装备,多以鹿的皮革制作。
 
 
弦线
 
以麻质或合成纤维制成,制作时加以药炼以补强弦的弹性及韧度。
 
 
标靶
 
(的)
有“星形靶”、“彩霞靶”、“三色靶”、“远靶用色靶”等种类。大靶直径可能长至一米,而小靶直径则可短至八厘米。
 
 
道场种类
 
弓道与一般体育运动不同,比较讲求安全性,因此正规的弓道活动,均必须要在专设弓道道场进行。现日本国内包括公共及私人的弓道场大概有1,400 多个,亦有部份体育馆在能满足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下,设立了较为简单的非正规弓道场。所有的弓道场,大致可以分成“近靶场”和“远靶场”(日语称“近的场” 及“远的场”);另外,横排可容纳的向靶人数,亦根据道场规模大小的差异而有所分别,小者可能只供一人使用,而大道场则可容纳十五个人或以上。
 
 
近靶场
 
标靶离射手的距离大约有28米,而标靶的直径则只有36厘米。近靶场内射手与标靶的距离比较近,所发的箭威力亦会较大,为免道场受损,近靶场中放置标靶的位置后方,通常会有一面斜的小丘墙,称为“安土”,这样可以防止射不中标靶或射穿标靶的箭损害到后方的场地设施。近靶场由于规模较小,因此较受欢迎,一般中学、大学、公共及私立的弓道场都会选建近靶场,亦有不少弓道家会在自己家中建设简易的近靶道场,方便日常锻炼。
 
远靶场
 
标靶离射手的距离大约有60米,而标靶的直径则有一米。由于远靶场占地甚广,因此专用的远靶场数量是比较少的。另外,远靶场一般亦不需要设置“安土”。为了节省用地,有很多地方(如东京武道馆弓道场)都把道场设计成上下二层分别进行近靶及远靶活动,甚至有道场会把弓道与西式射箭合并场地共享。
 
 
服装
 
在大会或平时练习的时候,选手会穿上弓道衣;而在进行射礼的时候,弓手就会穿上和服。
 
弓道衣
上身穿一件由白木绵制造的襦袢式筒袖,下身则多穿黑色或深蓝色的折裙(马乘袴),女性则穿“马乘袴”或者“行灯袴”。
 
和服
 
男性会把挣脱上半身左方的衣袖行射,女性则会束起袖子
 
 
竞技形式
 
竞技项目
 
“近的”竞技
 
射程28m,标靶(的)直径36cm
 
“远的”竞技
 
射程60m,标靶(的)直径100cm
 
射程60m,标靶(的)直径79cm
 
 
竞技方法

 
的中制
 
竞逐射中标靶的次数。
 
得分制
 
使用有颜色的标靶,依据颜色环设置分数,然后以弓术竞逐得采分制
 
除了能射中标的外,还重视射箭姿态、品行、态度等指标,并在这些指标上受审查员总合评分。“全日本弓道选手权大会”与及“全日本女子弓道选手权大会”大都实行采分制。
 
礼仪

如同中国一样,弓道射箭作为日本古代的民族形式体育,具有丰富的哲学内蕴。它不但要求射手要具有高超的射箭技术,还要求射手在“道”的指引下,完成身、心和弓箭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以表达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对力量美与准确美的向往和享受,最终融化成为对真理的追求和崇拜。
 
弓道讲求高强度的基本功练习,最主要的训练方法是对某一个基本动作千百次的重复练习,直至矩,精确无误。通过这种周而复始练习方法,不但可以达到提升射手技术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使练习者通过“术”的练习以达到“心”的磨炼,逐步领悟到弓道的“道”。
 
重视礼仪是日本弓道最大的特点之一。这源于之日本武道对和谐与道德的追求,也与日本民族崇尚礼仪的文化传统有直接关系。弓道的基本原理是,练习者为了的高技术水平,必须首先认真的掌握弓道的各种礼仪,并贯彻于练习活动之中,乃至于曰常生活之中。只有通过行为上的高度约束与心身的统一,人才可以心平气静,进入一种“道”的状态。在这方面,弓道无疑得益于中国古代的射礼,而日本的弓道家们也承认这一点,他们甚至认为,日本弓道在某种程度上乃是中国古代射礼的延续与本土化。
 
练习弓道前的礼仪过程已经不像古过去那样细琐复杂,有趋于简单的倾向。然而,简单并不等于敷衍了事,更不代表着表演“作秀”和浮躁化。短短几分钟的仪式,仍然要求全神贯注,庄重肃穆,一丝不苟。执弓之前,要求射手面向目标,身体直立,聚精会神,以达到神清气定的状态。要求在放射之前必须努力排除心中的杂念,并要认真的思考和明确射箭的目的与意义。在完成上述的精神调整的阶段后,习射者仪态自然平静,动作沉稳而节奏清晰,然后才可以射箭了。
 
 
传播影响

关于日本弓道的产生,各家说法不同。《弓道》的作者认为,弓道是日本的古代射术在受到日本的神道
 
与古代中国的禅学影响下产生的。在形式上,它既继承了日本弓术的特点,又吸收了中国射礼的内容。在抛弃中国射礼繁复的礼仪的同时,又将禅宗中的许多理念融入其中。所以,日本的弓道练习者所讲的很多东西,如“一射,一生也”、“射如流水”等,可以说禅味十足,耐人寻味。
 
日本人认为,
 
弓道虽然日本人早在镰仓时代(1185-1333)时代开始,武士们就开始接受中国的禅学,以此做为修身的一个内容。但是,禅学对弓道的影响大部分始于17、18世纪的江户时代,也就是日本的武士道发展到成熟的时候。正是那个时候,日本人将“弓术(Kyujutsu)”正式更名为“弓道(Kyudo)”,完成了从“术”到“道”的理念上的升华,从而为日本弓道开启了一扇“求真”之门,从此,习射不只是为了掌握和提高射术,更重要是为了提升自已的人格品位。同时,弓道并没有放弃“务实”的本质,仍然强调刻苦练习,以无止境的技术训练作为通往弓道制高点的必由之径。弓道的格言是:“无论是一千支箭还是一万支箭,每一支都应该是一次全新的发射!”
如同许多的日本传统文化形式一样,在弓道身上也可以找到很多中国的影子,找到受中国影响的痕迹。日本私人练习弓道时所使用的稻草靶(Makiwara),由草席卷制而成,这是源于中国,主要是受了明代中国射学家高颖的《射学正宗》的影响,日本弓道练习者多对《射学正宗》中的《妄射稿砧之惑》的典故耳熟能详。《射学正宗》是日本江户时代东传日本的,当时日本的著名学者荻生沮徕将包括《射学正宗》在内的多种中国射书引入日本,并汇刻成一部叫做《射学类聚国字解》的射学丛书,从而对日本弓道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在弓道的图像资料中还发现,许多弓道场的射靶中间,总是写有一个“鹄”字,这无疑来自中国,孔子说:“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这里的“正鹄”就是射箭用的靶子。
 
弓道从日本本土向外传播的历史,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根据《弓道》的介绍,二战以后,欧根·贺里吉尔的《日本射箭艺术中的禅学》(《ZenintheArtofJapaneseArchery》)一书,是第一次将弓道介绍到西方的书,而真正发展起来则是二十几年。弓道无疑是一种很美的运动。它美,不仅因为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同时,还显现出来一种求“真”的专一与执着,一种坚持不懈而沉稳绵延的力量感,这对每一个现代人都具有吸引力。这是弓道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本弓道之所以保留至今,又能走出国门,逐步被西方人所接受,并融入西方社会,这与日本人珍爱自已的传统文化,政府和民间人士又不懈地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已任的做法是分不开来的。一百多年来,日本经历了比我们更加宏阔更加深刻的现代化转型,也经历过西化思潮对传统的强烈冲击。但在保存传统文化,特别是民族体育文化方面,他们做得比较好,比较成功。以弓道而言,日本在接受了国际射箭运动的竞技模式和规则之后,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已的弓道。相反,弓道仍在发展,而且发展的更好了。一个重要原因是研究工作开展的比较好,相关著作甚多,而且大多数著作都比较认真规范,不以附会玄虚自欺欺人。近些年来,有关弓道的工具书如《弓道辞典》、《弓道书总揽》等,也相继问世,很加提高了自身的学科品位,吸引了国内外的研究者纷纷介入其中。如此,弓道不仅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也堂而皇之地的走进高等学府的讲堂。



襄阳弓道爱好会的训练时间待定,目前弓道暂无场地可以练习。弓道为礼射系,对于礼仪要求严格,教学体系要求规范,不提畅露天或公园练习。以防误伤或者不必要的影响。

  电话:13035207847